您好,欢迎访问黄冈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2016.5.30 

  中国科协要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 2021.5.28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黄冈科协

黄冈日报:共享科普盛宴 感受科技魅力 ――黄冈市2021全国科普日见证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之路

发布时间:2021-09-26 00:00:00来源:

 金秋九月,2021全国科普日启幕。黄冈大地,从城市到农村,从学校到车间……一场场量身定制的科学盛宴轮番“端”出——


在市区,市科技馆的科普大篷车开进学校,机器人表演、穿墙而过、行星减速机构等涵盖光学、电学、力学、物理学的20多件展品,受到在场学生的追捧;

在黄梅县独山镇富航葡萄特色产业科普基地,近200名师生现场体验葡萄酒酿制过程,听取专业技术人员讲解葡萄种植相关技术;

在蕲春,市县两级联动的“走进李时珍故里  普及中医药知识”主题科普活动吸引一批批百姓前去参与……

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骆明正说,今年围绕“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全市科协组织坚持多方主体联合、线上线下融合、优质资源整合,累计开展30场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让黄冈人民共享科普盛宴,感受科技魅力。

据了解,我市已连续10多年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累计举办重点科普活动300多场次,超过530万人次参与,已成为目前我市参与人数最多、参与范围最广的重点科普活动,见证了我市公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

优质资源整合,院士专家助阵——在公民心中播下探索与创新的种子


9月14日一早,英山县金铺初级中学的学生们来到会议室近距离“追星”。

作为全市科普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舰总设计师、701研究所总师朱英富现场为师生解惑。

桌上,一个小巧精致的模型摆放在学生们的面前。那是朱院士刚刚捐赠的辽宁舰模型。

“航母的升降机是不是越多越好?”“航母的动力系统是怎样的?”“现阶段,你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并且是带着兴趣学习,打好基础是很有必要的。”学生们就感兴趣的问题纷纷向朱英富院士求解。朱院士耐心就航母的有关知识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在学子们心中撒下一个个科技的小种子。

“这是金铺中学自2014年以来,第四次迎来院士领衔的科学家团队。此前,湖北省核学会曾先后3次由国家勋章获得者、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和湖北省核学会荣誉理事长张金麟院士领衔,带领科普参访团,访问金铺中学,开展‘院士走基层,科普进校园’活动。”校长陈荣军说。

整合优质资源,特邀院士专家助阵科普活动,在黄冈已成为常态。

9月12日上午,在市科技馆,黄冈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科普志愿者为珠明山社区30多名青少年们开展了“万花筒——光的反射”和“月食的基本原理”科普小课程。

通过“天狗食日”的故事引出“月食日食的基本原理”,再以绚丽多彩的万花筒,让他们感受到镜面反射的神奇变化,激发他们探索科技无穷魅力的积极性。

“院士专家助阵科普,发挥了一粒‘种子’的作用。当一颗潜力无穷的正能量‘核’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时,就会激发更多的人崇尚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骆明正说,各类科普活动,营造了鼓励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和培育创新人才的深厚土壤。

为让更多院士专家参与黄冈科普活动,助推科技经济融合,9月17日,市科协领导带队到湖北省院士专家联络服务中心对接院士专家服务工作和科普宣传工作。

线上线下融合,云端科普“不打烊”——探索黄冈特色的全民科普传播路径


“大别山为什么叫大别山?”“你们游过大别山哪些景点,赏过什么花?”“看到这些花你们联想到了什么?”……

“我在麻城龟峰山看到过映山红。”“这是彼岸花,前两天在遗爱湖见过。”……

8月29日,市科协联合黄冈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资源学院、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管理中心,开展探秘黄冈大别山地区神奇的植物世界暨植物标本制作科普微课堂活动。

来自市实小、市第二实验小学、黄州区思源实验学校等校的30名学生代表参与线下科普,活动实时网络直播,超过12万人次观看。

涂色、设计造型,在一片叶子上尽情挥洒奇思妙想。在植物标本制作环节,同学们亲手体验叶脉书签制作全过程,直播间不时蹦出点赞小花。

黄冈人口多、分布广、流动性强,加之疫情防控等因素,学习集中难,如何让更多人共享科普大餐,实现科普全覆盖?

近年来,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创新思路、多点发力,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让更多人在云端聚起来、学起来。

“邀你参与!这项活动火爆进行中……”9月初以来,为期1个月的市科协网络科普知识竞答刷爆朋友圈。

用户点击答题链接,进入答题页面,系统会从题库中随机抽取10道题,每位用户活动期间有无限次答题机会。

“线上答题学习,拿起手机就能参加,很方便,我已连续答了18天。”9月22日,家住龙王山的周女士谈起参与网络科普知识竞答活动,赞不绝口。

“疫情期间,医院不免成为很多人心中‘最危险的地方’。特殊时期,医院还能正常就诊看病吗?会不会交叉感染?有发热症状会不会被隔离?”9月2日,市中心医院院感管理科专职医生汪艳,在直播间与市民互动,为市民解疑答惑。

传播健康科普知识,提高市民健康素养,我市健康科普系列公益讲座已举办了73期,线上线下参与市民600多万人次。

百姓点单,科协组织“上菜”。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利用黄冈日报、直播黄冈、掌上黄冈、科普黄冈等融媒体,开展“每日一推送、每周一互动、每月一交流”的科普活动,探索出了独具黄冈特色的全民科普传播路径,多次受到省科协肯定。

多方主体联合,做实科普“四进”——我市公民科学素质提升进入快车道


“别看这棵小艾草,借助科技的力量,从头到脚,吃的用的,蕲艾产品已经实现全覆盖……”9月24日,蕲春艾草科普基地——八里艾草馆,市县两级科协组织举办的“走进李时珍故里 普及中医药知识”科普活动,吸引了一批批百姓参与。

艾草馆,向大家全方位展示艾草的认识、传承及应用,特别是介绍艾产品、艾灸疗法在医疗保健、健康养生领域的神奇功效,证明小小艾草在发展大健康产业上大有可为。

“全国科普日”期间,我市坚持多方联动,做实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面向广大公众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

市科协坚持以上率下,瞄准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人群,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与各县市区联合开展了主场启动式、党建+科普研学、科技志愿服务、送健康进社区等30多场活动。

9月13日,在黄州区思源实验学校,现场展示、互动体验等科普方式,将全市科普活动推向高潮。“红色百年路,科普万里行”展板以讲故事的形式阐述事件背后的科技成就和深远意义;应急救护知识、造血干细胞捐献等科普宣传,徒手心肺复苏术演示,让学生跃跃欲试……

在麻城,科普教育实践基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得到发挥,学生、市民等通过参观VR蛋椅、体感游戏机、AR互动墙、空中翻书等集科学性、趣味性于一身的多项互动展品,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在团风,30多家涉科部门联手开展了体现各自行业科技创新亮点的科普咨询、宣传、展览展示的“科普进学校”活动,别开生面的5G知识多媒体宣传;线上线下《弘扬科学家精神》微视频讲座;“科普大篷车校园行”展演体验、科普志愿者们精湛的表演……让公众饱享了丰盛的科普大餐。

在武穴,水资源节约与保护专题科普讲座,以“水的作用”破题导入讲述了“水”在生命活动、农业和农业生产、交通运输、自然景观构造等6个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与现场公众面对面互动问答,科普和分享了节水小常识、节水小妙招。

每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都聚焦百姓关切的社会热点,通过趣味的科普展示和互动游戏,促进科技知识、科学方法在全社会的普及,提高我市公民的科学素质。

“我们要加快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借势借力,聚焦发展大局,推进科技经济融合,为黄冈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贡献科技力量。”骆明正表示。
1111111111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