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黄冈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

  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2016.5.30 

  中国科协要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 2021.5.28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基层动态

红安县“红薯科技小院”催开科普惠农之花

发布时间:2023-05-23 18:23:58来源:

  5月22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华中农业大学蔡兴奎副教授和入驻“红安红薯科技小院”的硕士研究生刘训龙、曲玉阳来到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合作社红薯种植基地里,他们拿着笔记本写写画画,用实验仪器反复称量。

  “科技小院是新时代科研、科技服务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它把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到乡村和田野,惠及广大农民,也让我们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基础上,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中。”习近平总书记近日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让刘训龙、曲玉阳非常振奋、倍受鼓舞,“我们要将总书记的鼓励和希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扎根基层一线,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据悉,自2020年以来,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合作社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红安红薯科技小院”,为红安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2022年3月,中国农技协会为该社颁发了“红安红薯科技小院”的牌匾。

  一座小院,繁育乡村振兴人才。2020年,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合作社与华中农业大学蔡兴奎教授签订“红薯脱毒技术开发合同”,蔡兴奎副教授组建博士团队实施红安苕组培脱毒项目。今年5月,总投资800万元的红安苕组培脱毒中心正式运营,年繁育脱毒种苗达1亿株。脱毒种苗科学的种植方法让种植户亩产增收两千元以上,为红安乡村振兴增产增收。2022年8月,继续引进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学者匡汉晖教授成立“专家工作站”,优化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建设科技兴农、品种研发、科普教育、农民培训、人才培育相结合的阵地。11月,成立黄冈首家“湖北省科技特派员一一红安瑞沣工作站”,组建一支由姚峰、蔡兴奎两名省级科技特派员及市、县级科技特派员10余名组成的科技者志愿服务队。

  目前,“红薯科技小院”已聘请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钮福祥教授、华中农业大学蔡兴奎和夏军辉教授,累计入驻4名研究生,6名本科生。通过传帮带,培养红安“土专家”、“田秀才"21人,为乡村振兴扩充了优秀的后备人才。

  出生于1993年的韩俊,毕业于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回乡后在红安苕脱毒中心从事红苕种苗脱毒扩繁及技术推广工作。95后的王坤毕业于湖北理工学院,回乡后从事红苕种苗脱毒扩繁研究工作。原在浙江义乌打工的秦帆2013年回乡从事畜牧养殖,2020年加入瑞沣团队,从事红安苕的组培脱毒工作。

  以姚峰牵头的合作社建立了年产200万香菇菌棒和20万棒菌种的香菇生产基地,年生产鲜香菇320万斤,带动全县9个易地搬迁点、近500户脱贫乡亲实现就业脱贫。

  姚峰主动联系科研院所,以县校企联手的方式启动红安苕脱毒种苗的组培,该科技小院先后开展了脱毒种苗繁育、双薯和菜薯轮作高效栽培等优高模式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把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转化成农民田间丰收的硕果,把课堂知识变成助农增产丰收的干货。现在亩产2000斤商品性的红苕,产量增加30%以上。

  “科技小院实现了专家与农民零距离、科研与生产零距离、育人与用人零距离,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最后一公里”。红安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吴卫华说。

  “针对红安苕因长期种植和无性繁殖而导致的产量降低和商品率低的问题,蔡兴奎迅速组建博士团队,引进和创新集成适合当红安的新技术、新模式,直接将科技示范田建在农民地里,让农民近距离看到示范效果。”姚峰说。

  了解到将乡红食品集团生产红苕休闲食品需要的龙薯9号和紫檀红等专业品种供不应求,蔡兴奎带领团队开展专业加工品种选育和种苗组培脱毒,通过努力,终于实现了专业品种种苗批量生产,确保了加工红苕的供应。

  近年来,红安红薯科技小院引进及创新红苕高产高效技术20余项,实现红苕平均增产16.8%,增效33.2%,增收21.3%。

  该社争取省、市、县科协的支持,投资建设以红安苕为主的省级农业科普馆,将红苕种苗繁育、大田种植、品种示范、农耕文化等技术成果进行现场观摩展示。以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湖北盛联光电有限公司为主体的红安县杏花乡乡村振兴红色联盟,以“支部引路、党员带路、群众上路”目标,网罗4个村220多名党员,通过田间党校、夜间培训等形式,对生产过程中痛点、难点进行技术培训。

  近年来,红安红薯科技小院累计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会120余场次,累计培训种植农户7200余人次,录制农业技术短视频12期,累计播放量达1.1万人次,线上直播惠及5万余人次。

  吴卫华对“科技小院”充满了憧憬:红安县科协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以“科技小院”为引爆点,开展农村科普活动,大力促进红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科学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