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各级组织要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定位,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建设,接长手臂,扎根基层,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进军科技创新,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促进科技繁荣发展,促进科学普及和推广,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 2016.5.30
中国科协要肩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桥梁和纽带的职责,坚持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更广泛地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在党的周围,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 2021.5.28
姚峰,1990年3月入伍参军,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4年分配到红安县交通局工作,2008年选择下海创业,2015年2月返乡创办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8年当选为红安县杏花乡龙潭寺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该同志立足农业农村工作,高站位,勇担当,善创新。2021年2月荣获中共中央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一、在红土地上勇于创新
技术培训带动农户增收。一是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2015年他回乡创业以来,多次前往河南、安徽、山东多地考察学习农业先进技术和经验,根据红安当地的气候和资源条件,决定发展食用菌项目,食用菌可以立体种植,不与粮油争田地,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培育出适合当地气候的菌种,并扩大产业发展,辐射周边乡镇,采取基地统一新建大棚,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提供菌棒,分户种植管理模式,助推精准扶贫新思路。二是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2020年与黄冈师范学院郑永良教授团队签订食用菌种植、废菌棒、苕渣回收利用合作协议,年产菌棒150万棒,香菇年产300万斤,从多方面带动村民就业脱贫。让贫困户就近务工,增收致富。三是2021年引进教授回乡,与湖北工程大学胡国元教授开展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合作协议。并邀请省农科院教授和县水产局、农业局技术人员到基地为农户多次开展技术培训,并分发技术资料,让农户提高种养技能增收致富。
二、在乡村振兴中勇于担当
2018年-2021年姚峰在村民和政府的推荐下当选村支部书记,建成“土地流转+村干部责任制参与+公司+农户”的模式,探索出“党支部引路,公司铺路,党员带路,百姓上路”的治理模式,成立村级股份公司,打造红薯专业村,引进三大市场主体共同打造龙潭寺村,公司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已吸纳100多户农户及贫困户加入公司,在负责人姚峰的带领下,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聚民心,促发展,让党的好政策在农村落地生根。让全村108户贫困户成功脱贫,1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真正做到发展一条绿色产业,带富一方百姓,改变一村面貌,让一个曾经软弱涣散村变成年收入超过50万元的党建引领的活力乡村示范村。建设网络直播平台推广农村电子商务,解决红安农产品滞销难题,提升红安特产、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加强品牌建设:2021年-2022年度正在完成“红安苕”和“瑞沣农福”香菇的绿色食品认证。进一步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大专院校合作,开发红安苕、红安花生、食用菌的深加工产品。让红安苕及[瑞沣农福]系列农产品成为全国人民喜爱健康绿色的农产品。姚峰在发展产业,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2021年6月荣获中共湖北省委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21年10获得黄冈市第二届“军创杯”大赛二等奖;2022年获得湖北省就业创业先进个人。
三、在创新发展中勇于探索
2019年-2022年他与华中农业大学蔡兴奎教授团队签订“红安苕”种苗脱毒、扩繁等技术指导合作协议。建设红安苕组培脱毒中心,成功转化华中农业大学的红安苕脱毒种苗生产、病毒检测和繁育技术体系研究项目,成功应用于红安苕种苗的繁育、种植、贮藏中 ;脱毒种苗、科学的种植方法让种植户亩产增收千元以上。已发展成为“红苕脱毒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示范——保鲜储藏——加工销售”的红苕全产业链企业,全面推进红安苕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强与各大院校的合作共建,将瑞沣种养基地打造成产、学、研实训基地,利用科技兴农的力量带动一批新型农业实用技术人才,精耕于农业产业,帮助种植户增产增收。2022年将实现红安苕脱毒种苗的全县覆盖及向全省、全国推广。与将乡红集团公司合作,进行红安苕的加工、销售,实施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让更多人增收致富,共奔小康。瑞沣合作社2021年评为黄冈市“星创天地”;2021年-2023年度,成为黄冈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教育基地。